2022-06-24 17:19:36 来源:塔城日报 作者:李明胜 阿那尔古丽 关兵 陶江华 王子荣
裕民:田间“流动课堂”忙服务
日前,裕民县江格斯乡江格斯南村村民王卫良的红花地成了“课堂”,由涉农部门组成的“流动课堂”在田间地头现场授课。
裕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世卿,向村民传授红花种植、施肥技术和提高单产的应用技术知识。村民提问,专家解答,现场学习氛围浓厚,村民在“流动课堂”上受益匪浅。
“过去,红花的产量上不去,听专家讲课后,对田管增产技术明白多了,感谢专家。”江格斯南村村民陈多福说。
江格斯南村村民王大刚靠种52亩地维持生计。前几年种的红花,除去成本,没余下多少钱,他心里很着急。
去年,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,王大刚的红花获得丰收,当年纯收入3万多元。
近年来,裕民县红花产业成为一项“富民强县”产业。该县农业农村、科技、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下乡服务队,分赴全县各乡镇、村队,开展科技下乡、便民服务活动,深入田间地头现身说法,传播科学技术,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难题。
科技服务队根据农民的需要,实行村民“点菜”,技术人员“送餐”的方式,结合村民的实际需要和知识水平开展培训,科技服务队编印了《红花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》等科普教材。
据了解,这些乡土教材内容全面,深入浅出,村民都亲切地称之为“致富宝典”,受到村民的普遍欢迎。
沙湾:鲜食豌豆鼓起村民“钱袋子”
豌豆是沙湾市乌兰乌苏镇的特色农产品之一,眼下,鲜食豌豆进入采摘期,田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
这两天,在乌兰乌苏镇头浮新村村民姚俊义的农田里,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鲜豌豆。
姚俊义说:“今年我种了十亩地的豌豆,有早熟的,也有晚熟的。今天找了有十几个人摘,大概一天就能摘完。”
每年5月底,豌豆开始上市。乌兰乌苏镇产出的豌豆豆荚硕大、颗粒饱满,加上田间管理及时、品质好,赢得了较好的口碑,深受市场欢迎。
据了解,今年豌豆收购价较往年同期涨幅明显。
头浮新村村民黄建昌说:“克拉玛依、奎屯、独山子的商贩都到我们这边拉豌豆。今年收成最好,是行情最乐观的一年,价格也好,五块钱一公斤。”
丰收的豌豆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“菜篮子”,鼓起了种植户的“钱袋子”,也为本地及周边县市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务工机会。
头浮新村村民刘玉环说:“我们早上六点半就到地里来摘豌豆,一天挣110—120块钱。”
额敏试种花生 技术人员指导忙
连日来,额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邀请塔城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,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。
在额敏县鑫科农机专业合作社花生的试种地里,来自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高级农艺师张玉华,边仔细查看墒情和苗情,边给大家讲述当前花生的田管技术要点。
张玉华说:“花生已经进入到幼苗期,出苗率还挺好的,苗期浇第一水的话,要带每亩地5公斤尿素。目前可以中耕一下,近期就是保持田间没有杂草,随时观察。”
今年,额敏县首次试种花生,其中,鑫科农机专业合作社试种面积最大。眼下,花生出苗率高,幼期生长情况较好,让合作社种植户吃了颗“定心丸”。
鑫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吉福说:“花生田管的下一步就是中耕、培土,控制好施肥量。正好把我们合作社的机械利用起来,全程机械化作业。”
额敏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王志远说:“今年是第一年试种花生,种植技术比较薄弱。我们边学习、边实践,总结经验、学好技术,为今后全县花生种植提供技术支撑。”
铁厂沟:庄稼长势喜人待丰收
一畦绿秆齐清挺,颗颗青苞顶麦芒。
近日,在托里县铁厂沟镇的田间地头,放眼望去,农作物长势喜人。小麦、玉米、食葵在阳光的照耀下,生机盎然。
近万亩的春小麦、玉米和食葵叶肥根壮,生长均匀,看了不禁让人喜上眉梢。
今年以来,铁厂沟镇常态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长势,检查农户田间管理措施落实情况,密切关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技术人员还加强对农户的综合指导,围绕科学合理施肥、浇水,做好除草和农作物病、虫害防治,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。
“镇里按照粮食安全种植任务,全面落实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战略,稳步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。经过各方共同努力,目前农作物长势良好,丰收在望。”铁厂沟镇农业(牧业)服务中心主任阿吉·阿卜力孜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