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民办厂把自己种植的红薯加工成粉条;将加工后的下脚料和红薯叶粉碎了喂养鸡、羊等;鸡羊的粪便施到红薯地里。这样形成的循环产业链成就了沙湾县鑫新农民合作社致富之路。
10月15日,记者在沙湾县鑫新农民合作社看到,三十多名工人在地里采收红薯,两辆小四轮往加工厂运输,车间里两名工人往粉碎机里装红薯,生产粉条。
养殖区的上千只鸡、280多只波尔山羊及200多头家禽在各自的活动区撒着欢。工人还没把新鲜红薯秧放进食槽,山羊及家禽就已伸长脖子或跳起来争着抢食。
当日,四道河子镇七十多名村干部参观了该合作社的红薯种植基地、养殖区和纯红薯粉条加工厂,进行了红薯种植订单洽谈。
2011年,四道河子镇沙门子村村民赵绍中看棉花市场行情不稳定,去内地进行市场考察,认定走自创绿色农产品品牌之路,发展循环经济。
于是,他牵头创办了沙湾县鑫新农民合作社,合作社红薯粉条生产厂区占地40多亩,紧邻呼克公路。目前合作社有社员5户,员工30多人,养殖场占地30多亩,生活区餐饮区1000多平方米,有大型红薯收割机两台,生产基地近万亩,主要种植红薯和棉花。
今年,合作社种植红薯近800亩,加上订单共2000多亩,还以赵绍中的名字申请了品牌,合作社拥有纯红薯粉条、土鸡、波尔山羊、等系列农产品,年收入近300万元。
赵绍中说:“我们就是要打造集绿色农产品种植、畜产品养殖、深加工、销售为一体化的新型农牧业循环经济产业园。相信以红薯种植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,一定能给四道河子镇老百姓多一种增收的选择,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和我一起合作并致富。”